藥代動力學
1、分布
64名癌癥或骨轉移患者靜脈滴注單劑量或多劑量(28天4次)2、4、8或16mg,滴注時間5或15分鐘,滴注后血漿中唑來磷酸濃度的降低符合三相對消除過程,滴注完畢迅速從峰濃度值下降,24小時后血藥濃度不到cmax的1%,最初兩相的半衰期t1/2a為0.24小時,t1/2β為1.87小時,唑來膦酸最終清除相的時間較長,在滴注后的2-28天內在血漿中仍保持很低的濃度,最終清除半衰期t1/2r為 146小時,在給藥劑量2-16mg范圍內,血漿中的藥物濃度-時間曲線下面積(AUC0-24h)與給藥劑量呈正比,在3相中唑來膦酸的蓄積率均較低,其中2、3相相對于第1相的平均AUC0-24h值比率分別為1.13±0.30和1.16±0.36.體內及體外試驗表明唑來膦酸與人血細胞的親和率低,與人血漿蛋白結合率大約為22%,結合率與濃度無關。
2、代謝
體外試驗表明唑來膦酸對人P450酶無抑制作用,唑來膦酸在體內不經過生物轉化,主要以原形經腎臟排泄。
3、排泄64名患者在給予唑來膦酸24小時內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為39±16%,給藥后第二日尿液中僅發(fā)現痕跡量的藥物.給藥0~24小時內尿液中累積排泄百分比率與藥物的濃度無關,0-24小時內的尿液中的藥物回收未達到平衡,推測藥物先與骨結合,再緩慢釋放進入全身循環(huán),從而出現所觀察到的血漿中長期含有很低濃度藥物的現象。給藥后0-24小時內唑一膦酸的腎臟清除率為3.7±2.0L/H,唑來膦酸的清除率與劑量無關而取決于肌酸酐清除率。在一項研究中,將癌癥和骨轉移患者給予4mg唑來膦酸的滴注時間5分鐘(n=5)延長到15分鐘(n=7)結果滴完時唑來磷酸的濃度同比降低了34%(【平均值±SD】403±118ng/mL vs264±86ng/mL),AUC總值升高了10%(378±116ng xh/mL vs420±218ng xh/mL),AUC值的差異并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
以上內容摘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