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 (記者佟亞濤)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《天下財經》報道,在前十個月外貿規模創下新高的基礎上,我國外貿發展延續向好態勢。海關總署7日發布,今年前11個月,我國進出口總值35.39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22%,規模已經超過去年全年。
根據海關統計,今年前11個月,我國進出口總值35.39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22%,出口增速和進口增速都在20%以上;如果按美元計價,進出口總值5.47萬億美元,同比增長31.3%,不僅超過了去年全年,更是提前達成了《“十四五”商務發展規劃》提出的“到2025年貨物貿易規模達到5.1萬億美元”的預期目標。“今年前11個月,我國外貿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。與2019年同期相比,前11個月進出口增速達到24%,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全年32萬億元的規模。”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說。
其中,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最快、比重提升。李魁文介紹,前11個月,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7.8%,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8.5%。“今年以來,我國外貿企業的活力和內生動力持續顯現。前11個月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55.3萬家,同比增加3.6萬家,有力支撐了外貿進出口增長。同時我國多元化的外貿發展,也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,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。”
對于這一成績,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評價說,我國外貿“負重前行”的能力越來越強。“當前我們(外貿發展)遇到的壓力很大。既有各種內在壓力,比如成本上升;也有國際市場競爭加劇、物流(成本上升)、人民幣升值等外部壓力。但是面對壓力,我們依舊能夠負重前行,而且在前行過程中,負重能力越來越強。我認為今年外貿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。”
對于業內專家提出的“負重前行”,商務部也曾經發出類似的提示。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指出,當前外貿主要面臨六大困難,總結為“三多三少”。“三多”指的是:貿易風險多,很多企業的訂單被延遲或取消,收匯風險加大;成本上漲多,海運運價仍處在高位,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;供應鏈堵點多,多國仍然沒有全面復工復產,港口持續擁堵。“三少”指的是:訂單少、芯片少、制造業勞動力偏少。
記者11月份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采訪時也發現,受海運價格高企、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,當地商戶接單十分謹慎。經營著一家廚具公司的劉萍娟說:“客戶訂單原先是年單的,我們就控制給他季度單;如果原先訂單是季度單的話,我們給他月度單。在利潤比較微薄的情況下,我們禁不起哪一塊的波動,物流或者原材料價格稍微一漲,我們就可能虧本,而且不是小幅度虧損。”
“頑疾未除又添新患”,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多國傳播,更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新的挑戰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此前回應,將及時研究出臺相關政策舉措:“我們將繼續密切跟蹤形勢變化,及時研判疫情對我國外貿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影響,針對外貿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,及時研究政策舉措,科學妥善應對。”
信息來源:央廣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