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栓性疾病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類疾病,是血管內栓塞引起的,與中風有密切的關系。血栓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,包括年齡增長、飲食習慣、藥物作用等。為了防治各種血栓性疾病,預防中風,平時可以適當使用抗凝血藥物。在臨床上,抗凝血藥物的種類非常多,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作用。那么抗凝血藥物有哪些呢?
1、肝素。肝素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藥物,對多個凝血環節有抑制作用,效果非常明顯。肝素在體內和體外都有非常強大的抗凝作用,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血栓性疾病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。這種藥物只能靜脈注射,可以在口服抗凝血劑前使用。肝素用量過多可導致出血,患者長期使用會有出血的危險。一旦出現自發性出血,患者要及時停止用藥。
2、香豆素類藥物。香豆素類藥物是口服抗凝藥物,包括雙香豆素、華法林、醋硝香豆素等。這類藥物屬于維生素k拮抗劑,能夠避免維生素K反復利用,從而干擾凝血因子羧化作用,使凝血因子停留于無凝血活性的階段。香豆素類藥物作用的時間比較長,臨床上應用比較廣,過量使用可導致出血現象,其他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、過敏等。
3、抗血小板藥。抗血小板藥主要有阿司匹林和潘生丁,這類藥物也可以預防血栓形成。阿司匹林能夠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,避免前列腺素中間體形成,從而抑制血栓形成。這種藥物能夠有效的降低中風、心梗及其它血栓疾病的發病風險,而且藥物價格低廉,不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。
抗凝血藥物是臨床上用于預防血栓性疾病的藥物,常見的有肝素、香豆素類和抗血小板藥物。肝素的作用效果是最強的,但是副作用也比較明顯,患者不可大量使用。抗凝血藥物都屬于處方藥物,患者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,不可隨意改變用藥劑量。
以上信息摘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