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江北新區搶抓戰略機遇、應對復雜形勢,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,綜合實力、創新活力、城市魅力大幅提升。
著力建設“芯片之城”
打造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高地
江北新區在既有產業體系的基礎上,進一步提出“兩城一中心”,即芯片之城、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。
近年來,江北新區聚焦“兩城一中心”產業地標,集成電路、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分別突破500億元、1000億元,今年1—9月,產值分別保持50%、30%以上快速增長。集成電路產業已匯聚上下游企業超過500家,我國芯片設計十強企業半數以上落戶新區,生物醫藥領域匯聚上市企業7家、中國醫藥(11.180, 0.02, 0.18%)百強企業5家。今年以來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20個,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2023億元,新落地萬向區塊鏈等20個總部項目。芯華章發布EDA2.0第一階段研究成果,30余項創新藥物進入臨床階段,中科“麒麟刀”達到量產條件。以金融資本賦能產業發展,集聚各類金融企業近1000家,其中今年新增138家。500億元規模的國家先進制造業大基金、21.2億元規模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落地新區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江北新區將著力推進強鏈補鏈,重點確保集成電路、生命健康產業產值保持50%、30%增速。做大“兩城”規模。推動63個產業鏈重大項目加快落地,高標準辦好生命健康科技大會等推介活動,確保全年新增“兩城”企業200家,規上企業180家。依托光電子重大平臺和生物醫藥龍頭企業,加速壯大信創、精準醫療、創新藥物等優勢產業。做強金融支撐。聚焦科技金融新業態,力爭年內集聚各類基金超過200家,資本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。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,探索碳金融發展路徑,加快“數貿之都”建設。做優傳統產業。引導新材料科技園完成10家低端低效化工企業關閉退出,著力提升園區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水平。
打造頂尖科創平臺
把人才留在江北
江北新區始終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最靚名片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全力構建“四融”創新生態。
打造頂尖科創平臺,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長期基地一期建成投用,前瞻布局6家“121”創新社區,累計備案新研機構76家,其中12家入選南京市高水平培育榜單,數量南京市第一。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67家,瞪羚企業38家,高企總數達1180家,初步形成了一批高成長性科創企業“森林”。聚焦創新鏈延伸人才鏈,發布“紫金山英才·江北十策”等特色政策,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正式揭牌,累計引進高層次及留學回國創新創業人才6000余人,中青年拔尖人才等各類人才計劃位居南京市第一。
未來,江北新區將繼續持續優化創新生態,重點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600家。加快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國際創新港、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創新園建設,促進劍橋大學科創中心研發成果落地,深化與英國大倫敦政府等地創新資源交流等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,構筑創新人才高地,確保年內新引進留學回國人才超過800名。
以人為本打造“幸福之城”
打造“幸福之城”是南京江北新區高質量建設國家級新區的重要目標。
江北新區踐行先進理念,力促城市功能更完善。高標準、大手筆推進核心區建設,城建投資累計超千億,僅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資超220億元。新城形象初步展現,研創園騰飛大廈等一批示范項目陸續建成,累計投用載體超300萬平方米,中央商務區500米超高層完成底板澆筑,地下空間二期、新金融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,綜合管廊累計建成投用近40公里。交通出行方面。長江五橋建成通車,在建3條過江通道,地鐵4號線二期、11號線正式開工,新區骨干快速路網基本成形。教育方面。累計實施教育項目60余個,成立南京一中等7個教育集團,引進托馬斯、金地未來等國際名校,建成鼓樓幼兒園等一批優質公辦學校。醫療方面。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、南醫大四附院等綜合醫院正式啟用,三級醫院累計達4家。生態保護方面,堅決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,修復濱江岸線近2000畝,建成19公里濱江風光帶,累計整治河道81條,基本消除劣V類黑臭水體。今年前三季度,新區PM2.5同比下降7.5%,位列南京市第一。
面向未來,新區將加快江北新主城建設,重點確保357億元城建投資出真招、見實效。
以改革創新為動力
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
南京自貿片區獲批以來,累計形成1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,11項改革經驗、14項創新案例在江蘇省推廣,13項改革試點經驗、20項創新實踐案例在南京市復制推廣,“生態眼”助力長江大橋保護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“最佳實踐案例”;“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”“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”入選國務院服貿創新“最佳實踐案例”。
聚焦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審批改革,新區出臺18條創新舉措,大力簡化項目審批流程。圍繞新藥研發生產、臨床研究轉化、特殊物品通關等難點痛點,提出創新支撐、產業服務、臨床試驗等27項改革舉措。積極發展數字貿易等新業態,建成“絲路之舟”數貿大廈等一批載體。營造親商愛商環境,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30條,實行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諾制、區域評估等創新舉措,開展“證照分離”改革全覆蓋試點,推進“一業一證”改革,市場活力不斷增強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江北新區將全面提升開放能級,重點確保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萬家。
強化制度創新,緊盯上海、海南最新改革動向,出臺促進制度創新十條措施,發布第二批重點領域制度創新指引,力爭在產業發展、數字貿易、開放經濟等領域改出一批新舉措,試出一批新經驗。
聚焦集成電路、生命健康全產業鏈創新,前瞻研究集成電路、生物醫藥開放創新改革舉措,助力“兩城”產業創新發展。結合江蘇省制度型開放探索清單,在法律服務業開放、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。
強化集成改革。在區域評估、一業一證、“互聯網+監管”等“放管服”改革領域深入探索。進一步集中市場準入和工程建設領域的審批事項,聚焦項目全鏈條、服務全流程,研究制定新區“1+N”系列改革方案。
以上信息摘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