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運運力需求大增的背后是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提升。
“我們現在都還挺忙的,連續上班要到正月。”春節前兩天,在上海虹口區的一座大樓里,老趙仍在忙碌他的生意,通過電子設備與海外的客戶聯系。
老趙是一位資深的海上貨運代理(行業俗稱“貨代”)業務從業人員。他的公司系美國一家大型船舶公司的國內貨代,這家船舶公司主要跑上海港到美國洛杉磯的快船航線。他說,整個2021年的海運貨柜、艙位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,全年都是在“搶貨柜”“搶艙位”,一直到年末都沒有歇息。
海運運力需求大增的背后是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提升。據海關統計,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.1萬億元人民幣,比2020年增長21.4%。其中,出口21.73萬億元,增長21.2%;進口17.37萬億元,增長21.5%。
老趙說,2021年他的收入相比2020年略有增長,因為單個貨柜的利潤有所增長,這其中的主要邏輯是:全球海運不暢造成返柜效率下降,由此導致貨柜和艙位緊缺,運費節節攀升;因為疫情的原因,國內的鹽田港等港口也在短時間內有過“封港”,加劇了市場壓力。
“從去年5月份開始到今天,我一直都挺忙碌的,長期處于超負荷、高運轉狀態。整體來說,都是比較缺柜,企業生產也比較緊,美國客商在中國下了大量制造訂單,使得中國出口暴增,整體物流供應鏈的各環節,價格隨之水漲船高。”老趙說,他一直在溝通倉庫、車隊等細節問題。
老趙說,2021年全年,艙位都非常緊張,且運費價格飆漲,平均一個40尺的高柜,價格在3萬美元至3.5萬美元,而他將這些艙位再以2.8萬美元至3萬美元的價格銷售給直接客戶。這樣算下來,老趙可拿的傭金也相對較高。
按照往年數據,一個40尺集裝箱從中國到美國海運價格一般是1000美元-2000美元。2021年5月以來,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價持續攀升,到8月已突破3萬美元/40英尺集裝箱,漲幅達十幾倍,此后持續維持在高位。
老趙的公司每個月固定從上述船公司獲得幾十個貨柜,同時他自己每個月基本有六七個柜子,全年下來共計拿了七八十個貨柜。雖然數量看起來不多,但其實在貨代行業,這一“成績單”已相當可觀。要知道,船公司的艙位“一艙難求”,在市場上拿艙位非常困難。
“從船公司那里拿艙位,并不是想拿多少就能拿多少,這些艙位都是根據前幾年我們從船東的拿艙位數量,再內部核算進行分配的。”老趙說,一家船公司幾萬個艙位,基本就分配給了長期合作的一些一級貨代企業,臨時性“散客”或者較小規模的貨代公司從船公司拿到艙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。
“去年整體來說,正常情況下貨代公司的利潤有所增加,但有些小型貨代公司與船公司之間沒有供應協議。因此船公司很難給他們拿出平價的艙位。要知道,市場上的艙位價格已經很高了,如果再在此基礎上加價賣給客人,難度就非常大,畢竟艙位市場價格還是比較透明的。”老趙說,對一些與船公司有長期艙位供貨協議的貨代企業,2021年營業額和利潤都是翻倍增長,甚至增長兩三倍。“航運市場像股票一樣,處于高位控盤的狀態,艙位和價格都掌握在船公司手中。”
老趙認為,混亂的行情下,貨代行業已經有“兩極分化”的跡象,有的企業能夠拿到更多貨柜,自然收入可以相當可觀,而有些企業——比如中小型貨代企業——因為難以拿到艙位,有的企業勉強過“溫飽”線,而接下來可能會越來越難。
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要想能夠獲得船公司的親睞,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?從老趙公司的經驗來看,除了與船公司長久合作的信任基礎,貨代公司自身有意識選擇細分領域深耕,是其扎穩市場根基的重要選項。
老趙說,他們主要幫助長三角的服裝企業從事外貿服務,“很多客戶都是做美國電商的企業,包括亞馬遜等企業,疫情之下,歐美國家很多居民選擇網購,導致國內外貿服裝企業訂單接到‘手軟’。”
海關統計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.98萬億元,增長15%;其中出口1.44萬億元,增長24.5%。從老趙服務的紡織服裝行業來看,據海關總署統計,2021年,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超3100億美元,創下歷史新高,全年實現“超預期”增長,并在9月至12月連續4個月實現當月同比正增長。
以上信息摘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